启墨书坊 - 独来独往的猫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5-17 07:40:04

独来独往的猫 2024 电子书 pdf word epub 下载

独来独往的猫精美图片

独来独往的猫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118663
  • 作者:[英] 吉卜林 [英国] 鲁德亚德·吉卜林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5
  • 页数:60
  • 价格:35.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猫之物语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5-17 07:40:04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4岁

人和动物的距离被拉近时,狗、马和牛等动物陆续投向人类的怀抱变身为家畜,但不以为然的猫说:我和人类既不是朋友,我也不是他们的仆人,我是只独来独往的猫……聪明的猫通过与女主人打赌,赢得了想要的东西同时又保全了他的自由,因为他只想做一只独来独往的猫……

内容简介

一对人类夫妇来到森林建立了家园。于是,人和动物的距离被拉近了。慢慢地,狗、马和牛等动物陆续走出荒野,投向人类的怀抱变身为家畜,不以为然的猫说:我和人类既不是朋友,我也不是他们的仆人,我是只独来独往的猫……但猫还是会被山洞的火光吸引,会被热牛奶诱惑。聪明的猫通过与女主人打赌,赢得了想要的东西同时又保全了他的自由,因为他只想做一只独来独往的猫……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吉卜林,英国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营房谣》《七海》,小说集《生命的阻力》和动物故事《丛林之书》等。19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出版社信息:

类型:公司

成立时间:1951年3月

简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重要成员单位。

除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名出版了大量图书外,还先后使用过作家出版社(1953至1958,1960至1969)、艺术出版社(1953至1956)、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至1957,1987至1989)、中国戏剧出版社(1954至1979)、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至2009)等副牌出版各类文艺图书。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独来独往的猫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独来独往的猫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独来独往的猫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独来独往的猫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4岁

人和动物的距离被拉近时,狗、马和牛等动物陆续投向人类的怀抱变身为家畜,但不以为然的猫说:我和人类既不是朋友,我也不是他们的仆人,我是只独来独往的猫……聪明的猫通过与女主人打赌,赢得了想要的东西同时又保全了他的自由,因为他只想做一只独来独往的猫……

内容简介

一对人类夫妇来到森林建立了家园。于是,人和动物的距离被拉近了。慢慢地,狗、马和牛等动物陆续走出荒野,投向人类的怀抱变身为家畜,不以为然的猫说:我和人类既不是朋友,我也不是他们的仆人,我是只独来独往的猫……但猫还是会被山洞的火光吸引,会被热牛奶诱惑。聪明的猫通过与女主人打赌,赢得了想要的东西同时又保全了他的自由,因为他只想做一只独来独往的猫……


精彩短评:

  • 作者: 50°C 发布时间:2022-11-06 23:18:44

    其实没太懂!

    人类和被驯化的动物们都是善变的,只有猫始终独来独往?

  • 作者: 火蚕鱼 发布时间:2022-08-16 17:56:56

    哈哈哈

  • 作者: -LMZY- 发布时间:2022-06-24 15:33:40

    蛮温馨的

  • 作者: = ̄(エ) ̄= 发布时间:2023-05-02 12:56:30

    2023.05.02 @南图 薄薄一册,图书馆就能看完了......

  • 作者: 阿褚阿褚 发布时间:2023-06-12 18:56:20

    一个可爱的小童话,有些寓言的意味,用社会中动物的功能和性格特色反向引申到最初的人类和动物的驯化过程,故事设置灵动又巧妙,回环往复式的情节有种歌咏气质,寓教于乐,不愧是吉卜林!读完之后每每想起来都会会心一笑,猫猫就是永远独来独往不被驯化的!

    两小时就能翻完没什么买实体书的必要,虽然内容蛮好的但这个体量这个定价……太离谱了,不过想想是九久读书人倒也正常(九久读书人的定价大于三折买都算冤大头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季霖 发布时间:2020-06-21 17:30:48

    研究项目需要,从图书馆借书时意外发现的书单之外的一本。阅读了“革命先驱故里的故事”和“帮会大亨豪宅中的秘闻”这两章,尤其是帮会大亨一章很是精彩,讲的正好是上海滩三大亨的生平,他们在青帮中三足鼎立,结局各不相同,很有传奇色彩,而他们的宅子——带着身份与血汗的财产,或保留或消散在历史中。

  • 作者: 洋洋洋果 发布时间:2015-11-27 16:22:09

    潇十里大大的画风依旧好看哭,只是真的剧本太弱了,讲了三本还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希望大大努力画,更好的接新的剧本。画新连载

  • 作者: mebius 发布时间:2023-01-05 22:33:47

    看过《万圣节的新娘》后想了解警察五人组过去的故事,于是买了这部漫画。真的很热血,很青春,案子都比较短小,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精彩

  • 作者: 启风 发布时间:2015-01-06 14:47:39

  • 作者: 胸口碎大石 发布时间:2024-01-31 14:30:28

    这些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中之我”,接受了自我是精巧的设计作品,就没必要恐惧了。稍微有些人体基础知识再看效果会更好。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最好的学区房其实是家里的“小书房”

    作者:刘小满 发布时间:2021-09-21 10:30:27

    这几天关于“学区房”的新闻又上热搜了,原因是北京出台新政策,规定: 2020年7月31日后购房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一时间家长们人心惶惶,学区房还要不要买?买了会不会亏了?

    同事阿华也是其中之一,为了女儿上学,他刚刚入手了一套学区房,虽然只有10平米,但足足花了50多万,用他自己的话说,两口子学历不高不能辅导孩子,只能倾尽所有给她一套学区房。

    同事们听了有些心疼,其实,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啊。

    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可往往太注重物质而忘了心灵的灌溉。

    正如童书《小书房》里作者说的:

    与其说生活不能没有衣服,倒不如说书籍更为不可或缺。较之忍饥挨饿,无书可读更叫人难以忍受。

    《小书房》是国际安徒生获奖作品集中的一本,作者依列娜·法吉恩一生为孩子创作了几十部作品,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CBC童书协会为了纪念这位作者,特意成立了“ 法吉恩儿童文学奖”。

    这本《小书房》收录了作者27篇童话,有大自然,有乡村生活,有国王,有公主,也有各种小动物,每一个故事都源于生活又充满想象,是童话也是寓言。

    安徒生说: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著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充满童话的,童话是连接现实与内心的桥梁,在童话世界里,有坏人、妖怪,孩子认识了恐惧,同时也有善良的白雪公主和起个小矮人,便认识了善良,知道我们应该做个善良的人。

    童话在满足孩子想象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孩子的世界观。

    《小书房》里有个故事叫《小凯特》。

    小凯特是个仆人,第一个主人不让凯特去草地、河流、树林,如果问起原因,主人会说“因为那里有XX,赶紧把窗帘拉上,去干活”。

    虽然小凯特充满了好奇,但也只能待在屋里干活,终于有一天主人去世了,小凯特要去山的另一边找第二个主人,路途中需要经过草地、河流、树林,路过这些的地方的时候正如第一个主人说的,这里有精灵守护,精灵不让她过去,但是小凯特给这些精灵种花、唱歌、陪他们跳舞,精灵们很开心,小凯特顺利的到了第二个主人家里。

    第二个主人比第一个主人还严格,每天晚上都把凯特锁进屋子。

    随着岁月的流逝,第二个主人也去世了,凯特成为了主人,也有了小仆人,凯特对仆人说:快出去走走吧,于是凯特经常看见孩子们和仆人一起跳舞、唱歌,手里满是鲜花。

    你看,这么短小的故事我们就看到了善良、付出与回报,也能让孩子知道,凡事不要一味听别人讲,要自己亲自去认识,守护草地、河流、树林的“小精灵”其实也很可爱啊!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个故事不仅适合孩子读,也适合大人读,每个年龄段读都有不同的感触。

    记得有个故事叫《公主哭月》,大体内容是公主想要月亮就爬上屋顶哭,蝙蝠听见了,答应公主帮她去跟“夜晚”要,燕子听见了,答应公主去跟“白天”要。

    而王宫内,王国和大臣们,正因为找不到公主以为公主被绑架而忙碌。

    蝙蝠找到夜晚说明情况,夜晚不答应,让蝙蝠再说个理由,蝙蝠说“公主有灰色的眼睛、黑色的头发、白色的脸蛋。”猫头鹰、老鼠、灰蛾一听,这不是同类吗?得帮她,一起反对夜晚!

    而另一边,燕子说公主有蓝色的眼睛、金色的头发和粉色的脸庞。鱼、雏菊和海鸥一听,这不是同类吗?得帮她,一起反对白天!

    看到这里不禁一怔,这不就是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吗?只看自己想看到的、以偏概全、意气用事……

    这个故事不仅如此,后面更是充满了荒诞,读之后会陷入深深沉思,这是给孩子的童话吗?这明明也是给家长上的课呀!

    所以,推荐这本书,无论你是什么年龄,读一读都会有收获

  • 刻在滚石上的诗与歌[转自三表博客]

    作者:一阐提人 发布时间:2006-01-25 17:53:39

    去年,美国歌星鲍勃·迪伦出版了自传《编年史》(Chronicles)(第一部)。这对美国音乐界来说算是件大事,这不仅是因为迪伦现在的地位,更主要的是,迪伦从他成名以来,一直就是个备受关注但又非常神秘的人物。一方面,他想方设法隐瞒自己的过去,另一方面,媒体对他的穷追不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中,人们就没有从他嘴里挖到什么有价值的好料。迪伦在媒体面前的谨慎、机智,一直把他的一切都锁在云雾中。所以,美国人设立了一门新的学科——迪伦学,专门研究迪伦的一举一动。这倒不是美国人闲的蛋疼,而是他的确值得人们去研究。可是由于迪伦长期以来的不合作,反而使人们越研究迪伦就越模糊。

    当这本《编年史》出版后,迪伦学家们当然如获至宝,可以从迪伦亲手写下的字里行间中去对他展开新一轮研究,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一批新的迪伦研究学术著作会摆在美国各大书店的书架上。这就是迪伦,一个美国大众文化史上的符号级人物,一个永远让人捉摸不透的人物。《今日美国》这样评价这本书:“这是另一个鲍勃·迪伦,本书揭开了这为大众文化偶像的神秘面纱,展现一代才子尽情释放生命的风采……”

    关于迪伦这个人,以前国内的出版物上介绍的文字不多,基本上也都是围绕他的音乐介绍的,对于他的背景,也都是一鳞半爪。而从非音乐角度介绍他,往往是把他的地位抬得很高,但却鲜有翔实故事。1985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学者莫里斯·迪克斯坦的学术著作《伊甸园之门》中,在其中的“重访摇滚乐时代”章节有对迪伦的介绍与评论,这大概是国内出版物中最早、最多对迪伦描述的文字。但由于迪克斯坦是位学者,他在评述美国60年代文化时仅仅是把迪伦当成他研究体系的一个点,难免会有很多局限,那就是,他向人们介绍的是一个被神化、符号化的迪伦,而不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迪伦。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国内还听不到他的音乐。当我们再用这些理论研究出的结果指导自己去听迪伦的音乐时,难免会犯形而上的错误——站在一个动荡的60年代文化高度而不是从音乐角度去仰望而不是接近迪伦。所以,多年来,中国人对迪伦的认知就像他那张脸一样,苍白而没有表情;对他的到底为什么成为60年代青年代言人,答案也想在风中飘荡一样,不知所云。

    2003年,一个在美国留学,对迪伦非常感兴趣的袁越,利用近水楼台之便,研究了好几年迪伦,最后写了一本介绍美国民歌史的书《来自民间的叛逆》(现代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里,他用四分之一篇幅详细介绍了这位美国民歌史上的传奇人物,总算把这个符号变成了“注血肉”,让我们看到了迪伦的另一面——在乐评人、音乐记者的眼中,迪伦是一个了不起但又有致命弱点的人物。

    迪伦在媒体上的形象什么样,这么多年,出版的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把他描的越来越不清晰,估计也是迪伦实在看不下去了,算了,你们都闭嘴,还是我亲手画扇面吧。于是,迪伦写了一本自传体的《编年史》。

    说是编年史,但如果你把书从头看到尾,会发现,他的编年性其实很差,与迪伦有关的年月日,在书中出现的并不多,但对迪伦稍有了解的人,还少可以通过文字推测出他写的是哪一段时期的事情。或者,迪伦认为,有关他自己的文字太多,他自己用不着去再把时间地点写得那么明白,还不如继续捉迷藏。

    当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最初我希望从书中了解到他的文字与音乐的关系。事实上,书里面提到与他音乐有关的文字不多,或者是间接含糊涉及一两句,更多的文字像是散文或随笔,信马由缰,连缀着他的生平。再继续看下去,我发现,干嘛非要想着他的那些歌呢?如果它仅仅是一本随笔、散文,又是怎么样呢?这时,会发现,迪伦的妙笔开始生花。

    不得不佩服这个民谣诗人,哪怕他写一些极其细小的事情,也都用诗一般的语言,看上去很多事物并不关联,但是在迪伦的语境下,就变得那么优美。“厨房的那头,一道银色的月光穿过窗户的空格照亮了桌子。这首歌似乎碰到了墙上,我停止了写作,很想点一支烟,冲个热水澡。”“还是和从前一样——我先被人领者经过一座独木桥——继续往上走——远处有一株早已死去的树,树枝从树干上伸展出来——一切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生动。”迪伦的文字很细腻,他很敏感,他喜欢用这些文字描述他看到的世界。假如,你不是一个迪伦迷,甚至,对这个如雷贯耳的人一无所知,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不会有障碍。它是很有启迪性的读物,也许书中没有记者、乐评人笔下的那种戏剧般的艺术人生,或者,迪伦在用他精致、隽永的文字消融过去几十年来出版物在他身上和灵魂的涂鸦,他希望把自己勾勒成一个傲慢但很安静的迪伦。

    迪伦没有用撰写历史的方式去写自己的生平,那些大量的意识流般的语言,让你感觉不到是在阅读一本明星传记,甚至,从迪伦写下第一个字开始,他就没想过把他写成传记。他的确在努力回顾过去,但记录下来仍是诗与歌。

    也许你还记得迪伦在1970年出版的专辑《自画像》吧,这本书你看完之后,脑海中的迪伦就和这张唱片的封面一样,迪伦,还是那个印象派的迪伦。

  • 这也能叫分析

    作者:woodd 发布时间:2011-02-27 07:50:20

  • 听不够的妙解,读不尽的红楼

    作者:青时 发布时间:2024-01-20 19:20:15

    入这本《红楼十二层》是冲着周汝昌先生去的。他是红学研究泰斗,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艺术指导和历史顾问。他对石头记的痴迷程度,是用一生来丈量的。这本是先生晚年集大成之作。说不尽的《红楼梦》,爱它的人,自然绕不过周汝昌先生著作。

    对于文学作品,当然见仁见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由审美和收获,保持独立思考,也并不妨听听百家之言。品读玩味,本身也是对原著之爱的延伸。

    所以,读这本周汝昌先生“毕生研红的精华之作”的同时,我又把原著打开了。不看批注,曹雪芹的文字理解起来难度也并不大。这样读,那样想,它文本自身不太能成为障碍。就像看见了这个泉眼,又思忖它后面的海那样,原著一读就停不下来,还非常消耗人情感。

    这本妙解红楼“十二层”,只是借了原著中很多个“十二”的表述,并非什么确数,主要取的还是它的喻义:多重解读。没必要去“以辞害意”,生搬硬套。这点,周先生在引子里首先就做了说明。

    那么,书里讲了什么呢?

    家喻户晓的《红楼梦》“大旨谈情,男女之情耳”?其实这是一个错觉。他只是借一群女子的命运感叹伤怀,写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待的问题。曹雪芹借了宝玉而现身说法,写他如何为一大群女子的命运而忧伤思索。宝玉有悲天悯人的心境,但并无救世主的气味。”

    他的思想言谈行动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把中华文化重人、爱人、为人的精神发挥到新高度”。所以,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代表性蕞强的作品。”这是总体基调。

    每个喜欢《红楼梦》的人,都能讲出自己的道理,既能催生出一门“红学”来,就不可能只局限于男女之情。精雕细琢的刻画,仿佛每个人、每件事都真真的存在。单看原著开篇,都能被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揣度,事与事之间的相互勾连而感到惊叹。对,小说中的小世界活了起来,又说不出的影影幢幢。正如先生所说:曹雪芹是手持高性能摄像机,从多重角度取影。

    本书从对作者“曹雪芹”的分析入手,继而分析作品本身。“曹雪芹这个人怪就怪在他的思想方法。比如石、玉、人三物本是不通的,在他看来就可以相通,互相转化。”

    宏观上品评这些问题:一部“冤”书,情的象征,对人的思索,“才”的意义与命运,“自传说”能否成立?

    细节亦有分析:脂砚何人?脂粉英雄、藕香榭与探佚、《红楼梦》中的“葳蕤”、黛玉之死、林四娘……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周汝昌先生对史湘云情有独钟。本书中对史湘云也颇费笔墨。曹雪芹没有闲笔,周汝昌先生便不断探到精微。小小一本,观点输出明确且密集。读过原著的朋友,可以作为参考;没读过原著的,增加阅读的思考维度。

    这本特装典藏纪念版,线装、全彩印刷,刷口小花很迷人。古香古色的插画、周汝昌先生书法作品……还附赠了《红楼梦迷你百科》和精美书签。

    2024年,我的主要阅读计划就是重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那么,与原著有关的评析,当然也在其中。就说《红楼梦》之“红学”吧,看看各位名家怎样碰撞出思想火花,这事儿本身都能增添不少阅读乐趣。

    作为阅读者和分享者,除了想收获阅读体验,也很乐意丰富看待问题的视角。

    读不尽的红楼梦,每次读都能读出不一样的况味。那就无问西东,一直读下去吧。

  • 如果可以选择,你愿不愿意经历梵高的生命

    作者:朱小蒂 发布时间:2009-06-10 00:47:21

    出来借书的,评论迟早是要还的。

    这则评论我欠了很久,直到今天,觉得不能再拖。

    迟迟不写的原因是,这本书摔在我面前一个直达本质的问题,我却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这问题是——如果可以选择,你愿不愿意经历梵高的生命。

    我问过三两朋友,得到的答案相同:梵高的天赋可以拿来崇拜,梵高的精神可以拿来赞叹,梵高的人生可以用以惋惜,但是我们不想成为梵高。

    一个画一手好画的上海小男人大叫着跟我理论说:谁要变成梵高啊!多傻啊!连饭都吃不饱!我要的是活着的时候很爽,有钱有名,谁管死后会怎样。

    我停止了苍白的说教和争论,陡然安静下来,心里生出一丝悲哀;悲哀是因为,我知道他说出口的,也将是我的选择。

    人们都是一样的,贪恋现世的繁华与美好,谁愿意重复梵高的人生?那被断然拒绝的爱情,那被饥饿缠绕的身体,那活着一幅画卖不出的挫折,那依赖别人生存的悲凉,那被恶意评论打击的神经,那趋近崩溃的癫狂……尽管他的名字将会照耀人类的艺术史,尽管他的色彩给过无数陌生的灵魂带来力量,尽管他的作品价值连城……尽管如此,依照现世的标准,他在有生之年,却活的一败涂地。

    然而,在我内心深处,总是有一股强烈的质疑在跳跃:也许,不是梵高败了,而是我们败了?败在对成功,财富,强权的信仰上,败在短视功利的结果论面前,被光鲜亮丽的包装弄晕了,被及时行乐的原则弄晕了?

    也许,是我们内心的那套体制——那套顺应社会潮流和大众标准的体制,败了。

    在我们内心的那套体制里:名誉和金钱来的越多越好,贫穷和痛苦滚得越远越好;

    在我们内心的那套体制里:赢比输好;孕育出成功的失败,被津津乐道成传奇,而没有最终通向成功的那些,则一钱不值毫无意义。

    在我们内心的那套体制里:被别人尊敬远远比自我认可重要,或者说,自我认可这条软弱的藤蔓,注定依附在公众意见的参天大树上才能生长。

    在我们内心的那套体制里:我们不是自由奔跑的灵魂,而是负担累累患得患失的囚徒。

    依照那套体制里来看,梵高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生前籍籍无名落魄贫穷,失败透顶;死后盛名远播身价暴增,达到成功的顶峰。按照那套体制的逻辑,迟来的成就永远敌不过现世的得意,所以,没人愿意重复梵高的人生。

    而我敢断言,在梵高的内心中,并不存在这样一套现成的体制。

    他的潦倒、贫苦,均是个人担当的自主选择。其实他家境不错,随时可以退回体制内,做个老老实实的画商,继承丰富的遗产,稳定并且体面得生活。

    退路如此宽敞明亮,他的选择依然是,不回去——不回去那人人羡慕的境地,不回去那舒舒服服的日子,只是继续画,在贫穷中画,在痛苦中画,在寂寞中画,然后死去。

    对于他来说,苦难虽然刺痛难耐至于精神崩溃,却远远敌不过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内心翻涌起的激情和喜悦。他选择了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并单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度过一生。

    读完这本书,我总有一种感觉:并非梵高的天赋成就了梵高,而是梵高的勇敢坚韧成就了梵高。绚烂的向日葵,以及静谧的星空,并非天才的一撮而就,是梵高在每一次饥饿、挫折后煎熬的产物,是和着泪水的高歌,味道浓烈,饱含苦涩。他的伟大,除了画作之外,还在于他一生的抉择,都证明了:他并非一个轻易妥协的懦夫。这,已经值得无数人的脱帽致敬。

    《渴望生活》中无数个激动人心的段落,让我这样对自己说:我的确无法如梵高那样的生活,也无需如梵高那样的生活。但是至少,应该学习着打碎那套陈旧不堪的内心体制,学习梵高那么点不管不顾的劲头;怀着更谦卑的心,拥抱一种更自由的姿态。

    就把我们自己想象成一个画家,窝在通县某个小院里啃着馒头画画,顶着一张布满痘疤的脸,一头很久没洗的肮脏长发,把眼睛和热情从标价上移开,放在画作上。

    没有人知道,我们到底是在浪费颜料,还是在创造历史。


下载点评

  • 一般般(355+)
  • 服务好(1084+)
  • 无广告(597+)
  • 三星好评(545+)
  • 四星好评(1066+)
  • 还行吧(565+)
  • 内涵好书(358+)
  • 少量广告(959+)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5-30 09:01:3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堵***洁: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5-30 09:13:47 )

    好用,支持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5-30 09:05:4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冉***兮: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5-30 09:04:48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国***芳: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5-30 09:13:29 )

    五星好评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5-30 09:05:08 )

    好棒good

  • 网友 康***溪: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5-30 09:01:41 )

    强烈推荐!!!

  • 网友 冯***卉: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5-30 09:11:42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最新书籍
相关专题